中医养生治未病,如何养,如何治,古人早有论述。


关于养生《黄帝内经》:“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是以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俱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,……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愚智贤不肖,不惧于物,故合于道”。这段经文告诫人们养生的秘诀是淡泊名利、怡情悦性,生活上要随其自然,不要挑三拣四,做到食饮有节、起居有常,更不要心生邪念、恣情纵欲情,这才符合养生之道。


    关于治未病,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”。这为后世医家对中医疾控预防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。唐·孙思邈对《内经》的“治未病”理论进行了深化,其在《备急千金要方·论诊候》指出:“古人善为医者,上医医未病之病,中医医欲病之病,下医医已病之病”。将疾病分为未病、欲病、已病三类,这是中医学最早的三级预防概念,亦与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甚为相合。“治未病”,是中医学预防思想,包括: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。


左氏中医倡导“中医治未病、中医治大病、中医治慢病、中医治难病”的中医药研习思路。提出“疗效才是硬道理,用疗效为中医作证”。左氏中医在《黄帝内经》“转大气”学说理论的启迪下,提出了“五藏宜通,五藏常通”的学说观点。初步形成了左氏中医独特的“五脏宜通辩证观”及“辩证论治加专病专药”治则及代表方药。独创秘方136个,发掘了200多味中药材的新功用。科技含量高,科研价值大,其成果疗效显著,适应病症广泛。对萎缩性胃炎、慢阻肺、慢支炎肺气肿、心脑血管病、肝硬化腹水、肾病综合征、股骨头坏死、化脓性骨髓炎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、克罗恩病、肿瘤等疑难病证有显著疗效。


另外,在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中,经过溯源调查,发现与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长期迁延不愈有相关性。如肺癌与慢性肺部炎症;鼻咽癌与慢性鼻炎鼻窦炎;胃癌、食道癌、肠癌与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胃肠炎、食道炎;肝硬化、肝癌与慢性肝炎;胆道癌与慢性胆囊炎;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;卵巢癌、宫颈癌与慢性妇科炎、HPV病毒阳性高危人群;前列腺癌与慢性前列腺炎等等。因此,对许多慢性炎症进行根治性治疗,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。需要早诊断早发现,提前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,截断病程、扭转病势,使其向良性逆转。


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性治疗 


心、脑、血管、血液就是人体的发动机、高速路和指挥部,人到中年,血管硬化、老化、血管壁有斑块附着、严重影响心脏和大脑的供血,伴生心肌缺血、脑供血不足,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病等疾病。我们必须时时清洁血管、软化血管、降脂降压降血糖,维护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作。一旦问题总爆发则后果严重!即使生命还存在,生活质量也要大打折扣(比如瘫痪在床)。因此,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。有人选择吃西药,有人自配中药三七粉加丹参。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不恰当的。这只能马马虎虎地对付一阵子。“左氏养生通脉丸”药性平和,具有养心肾、益元气、通血脉、健脾胃等功效。能软化血管、消溶斑块、降脂降压降血糖,从根本上解决血压高、血脂高、血糖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。既能治疗、又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而西医西药仅仅是临时控制症状、一旦停药,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照样升高。长期使用西药,还有很多副作用。“左氏养生通脉丸”根据患者自身情况“量身定制”,坚持服用一至二年。可以显著改善心脑血管及血液的质量,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风险。根据患者在用药前后的体检报告显示:心、脑的供血量成倍提升。有的患者服用我们的“养生通脉丸”后,身上的大片老年斑明显地消退了,这是血液中瘀积的毒素被分解清除的外在表现,是从内到外“质”的改善。还有的患者其腱鞘囊肿也完全地消散。“左氏养生通脉丸”除了活血化瘀、畅通心脑血管系统外,还具有“益精气、补元气、助神气”的功效。有效防治“三高”引发脑梗、心梗等危重病。体现了中医养生治未病思想。